-
• 南京農業大學最新發文:外來雜草入侵新機制
最大熵模型(MaxEnt)預測該物種的適生區范圍將隨全球變暖持續擴張,這種植物演化的新動向為應對全球變化和多樣性降低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為我國加強外來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管理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020-12-24]
-
• 拯救瀕危裸鯉 人工智能守護青藏高原“鯉”躍龍門之路
人們常說“青海湖中有兩寶,一是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二是鳥”,不過很多人卻不知道,作為青海湖生態鏈中的核心物種裸鯉卻面臨著困難重重的洄游之路,處于瀕危邊緣。人工智能助力高原生態保護,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和云從科技攜手,基于自主研發的AI技術,守護這條位于海拔3300米的裸鯉洄游之路。截至2020年12月,裸鯉蘊藏量已成功突破10.04萬噸。 [2020-12-18]
-
• 源自車胎的化學物質可毒化河溪,戕殺大馬哈魚
一項新的研究揭示,由于車胎中一種普遍存在的添加劑,對西北太平洋的銀大馬哈魚而言,它們返回市區附近河溪中產卵不啻為被判死刑。 [2020-12-10]
-
• Science:在溫帶樹木中,氣候驅動的碳捕獲增加會導致秋葉凋落提前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預計,在氣候持續變化的情況下,溫帶樹木的葉子凋落時間會越來越晚。早期的觀察結果支持這種理念,因為近幾十年來的氣候變暖導致樹葉留在樹上的時間較久,令生長季節變長,而這有可能幫助延緩氣候改變的速度。 [2020-12-02]
-
• 30年升溫10℃ “新北極”正在形成
全新氣候系統將重塑地球生態 [2020-09-18]
-
• 中美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樹葉”
早期生命研究團隊與美國學者合作,在我國湖北三峽地區的石板灘生物群中,發現4種形似樹葉的遠古生物。與真正長在樹枝上的葉子不同,這些“樹葉”實際上是形態奇特的早期動物,它們生活在遠古海洋底部。 [2020-09-09]
-
• Science:對福島放射性同位素顧慮的確認和處置
Ken Buesseler描述了2011年福島第一核電站災難后日本在陸地清理工作中依然面臨的巨大挑戰,盡管其離岸清理工作已經取得了某些進展。 [2020-08-11]
-
• 三千多種高等植物受威脅 野生植物亟待更好保護
全世界熱帶雨林每年以10%的面積消失,我國有3000多種高等植物受威脅或瀕臨滅絕—— [2020-08-10]
-
• Science子刊:草食性脊椎動物可能面臨最可怕的滅絕風險
其實很多資料已然存在,只是有時需要人們來整理它們。我們對科學文獻進行了搜羅淘選,整理了逾2萬4500種現有的和已滅絕的動物物種的食物信息。這令我們最終建立了一個數據集,以便我們確定哪個食性層面有最大的滅絕風險。” [2020-08-06]
-
• 科研人員在云南騰沖首次發現瀕危植物鎧蘭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首次在云南騰沖發現鎧蘭和喜馬拉雅鎧蘭,為高黎貢山南段山系增添了兩種重要的新記錄植物物種,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2020-07-21]
-
• 神奇!一次施肥,管用“一生”
在播種時,將肥料一次性施入土壤,讓其支撐起糧食作物漫長生長期所需的全部營養,何等神奇! [2020-06-17]
-
• 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速度正在加快
地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速度可能比以前科學家認為的要快得多,未來20年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數量,可能會與整個20世紀不相上下。研究團隊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呼吁,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積極采取措施減緩這種趨勢。 [2020-06-04]
-
• 史上首次生物大滅絕持續僅二十萬年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取得新發現 [2020-01-08]
-
• 長江禁漁會留住下一個“白鱘”嗎
我國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稱自2020年1月1日起,長江上游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長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最遲自2021年1月1日起實行暫定為10年的常年禁捕。 [2020-01-07]
-
• 黃山學院學者Science發文 警示溫泉蛇瀕危
來自黃山學院的黃松教授等人在Science上發文“Tibetan hot-spring snakes under threat”,指出這種蛇類目前瀕危,需要積極采取保護性措施。文章由黃松教授和彭麗芳完成。 [2019-10-12]
-
• 研究發現不吃早餐或與基因有關
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193,860名個體的遺傳數據,發現基因組內有六個與早餐不吃谷物相關的染色體區域。這些區域提供了一個了解不吃早餐這一習慣的窗口,而它們在染色體內的位置則提供了有趣的生物線索。 [2019-08-14]
-
• 氣候變化既可能是公共衛生的最大威脅也可能是最大機遇
近期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指出,全球變暖趨勢進一步持續,中國地表年平均氣溫呈顯著上升趨勢,極端高溫及降水天氣增多。 [2019-07-29]
-
• 北師大生態學科研究團隊發表封面文章
揭示極危物種東北豹全球種群動態格局與生存現狀
東北豹,是世界上最瀕危的大型貓科動物,被IUCN列為極度瀕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物種,目前僅剩一個孤立種群生存在中俄跨境區域的狹窄范圍內。 [2018-10-22]
-
• Nature子刊:新的晚白堊世琥珀生物群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通過深入緬甸琥珀產地調查,發現一個不同于克欽琥珀的晚白堊世晚期(7200萬年前)琥珀生物群。 [2018-08-13]
-
• 地球上最后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在肯尼亞被實施安樂死
肯尼亞奧爾佩杰塔自然保護區20日發布消息說,地球上僅存的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已于19日被實施安樂死。 [2018-03-23]